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

20190223 Sala Ayutthaya

大廳迴廊
往泰國的班機實在是太早出發了,一如兩年前,我們前一天先住進機場旁的商旅,展開從早上6:00 –下午4:00,長達十個小時風塵僕僕的飛行與車程,到達時差一個小時、曼谷近郊的UNESCO,大城。

進入Sala大廳,含著櫃檯人員遞上來的椰子糖,撲鼻的是Sala Hotel藝廊飄來的幽蘭花香,假期,就這麼開始了。

望著和發呆的房間角落
旅館附近的水上市場是個為觀光客設置的文創園區。到了這個年紀托大帶小,看到專屬觀光客幾個字,心想著就代表特別乾淨、收費較高,也比較親子;坐著園區遊船,帶上幾罐消暑的現榨椰子汁,在酷熱天氣裡,淺嚐泰國市集風情。
心裡想著這裡市集東西賣得可能比較貴,好像該殺個價,但看著孩子的小洋裝繡線掐金絲那麼細緻,一件又只賣台幣250;大人洋裝一件台幣60-100,當下沒殺價就掏了錢出來。啊~~真是太好買~~~
賣椰子冰淇淋的妹妹
天氣太熱,於是停在其中一攤買了30元的椰子冰淇淋。
滿滿餡料和三大球椰子冰淇淋裝在小陶器裡,沁涼又有質感;吃完冰淇淋,我很直覺地把小陶器拿回去給攤上的妹妹。

「啊~我知道,妳要蓋子!」妹妹狐疑地問我。
「不是啊!我是要把這個碗還妳。」

「那個碗是給妳的啦!」另外一攤妹妹加入,比手畫腳跟我泰英夾雜著說,這個碗似乎是很多泰式料理中會出現的經典容器,我聽得出這很經典,但也滿臉問號。

「可是我沒有用到碗耶!還妳沒關係。」我笑著遞出小陶碗。
兩個妹妹面面相覷,似乎沒聽懂我的意思,隨即又會意地點頭向我。

「啊~我知道,妳要袋子!!」於是妹妹接過我的碗,裝進塑膠袋裡,再交給我。
好喔!泰國真是好地方,冰淇淋又大料又多,還送小陶器作紀念。

特別書寫這程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旅館Sala Ayutthaya。
這座精品旅館面著昭披耶河(Chao Phraya River),對岸是其中一座古寺Wat Phutthaisawan,每天黃昏與早晨,都能在金黃色薄暮中,望著古蹟用餐;不過它的餐廳奉上的fusion泰式料理不太合長輩胃口,第一天的素食料理太鹹太辣,讓牙阿公留下用餐的小trauma,帶長輩還是走規矩路線好了,太前衛了反而不受好評XD
很喜歡早餐時間。河岸旁大樹下,聽著鳥叫聲、望著河水來杯晨間咖啡,讓人想起2016年,緬甸伊洛瓦底江畔的宿旅時光,緬甸蒲干是我們印象深刻的美麗古城,也一直對和Noah一家一起探險的旅程念念不忘。
旅館前加選的餵魚行程
侍者很客氣地請我帶著孩子,拿上早餐吃不完的麵包到河畔餵魚,昭披耶河裡的魚好大,濁濁的河裡有著熱鬧的生態。

<<小費衝突有感>>2025March9

和牙阿嬤泰國、中國兩趟旅程時,遇上需要小費的情況,牙阿嬤都會碎念我們「幹嘛小氣?都給就好啦寧願多!你們就是小氣。」這無端讓我很惱火。

仔細回想,這一樣是邊界問題——她的慷慨不該成為我們的義務,而我的理性選擇也不該被她指責。

心靈導師分析這個不舒服可能來自:

1. 界線感被侵犯——我們對金錢和行事有自己的原則,而牙阿嬤試圖干涉,用道德壓力「做人不要小氣」來影響決定,讓人感覺否定。

2. 失去自主權——旅遊應該是輕鬆愉快的,但這樣的干預讓人覺得無法按照自己的方式體驗旅程,甚至需要應對「指揮」,這會削弱掌控感。

3. 價值觀衝突——我認為小費應該反映服務的價值,甚至帶點「多做多得」的精神,而牙阿嬤「寧可多給,絕不給少」的類型,這兩種價值觀天然有衝突。

4. 影響旅遊氛圍——牙阿嬤的作法讓人覺得旅行變得瑣碎、煩躁,甚至讓人無法單純享受風景與文化,因為身邊總有人「亂亂的」,讓人處於應對模式,而不是放鬆模式。

這種感覺是「有人一直要主導行程和決定」,但我又不認同這個主導方式是對的,所以會有壓力和不耐煩。

當然,牙阿嬤的出發點可能是怕被別人說「吝嗇」,但她的焦慮不該成為旁人的負擔。

理想狀況是:她給她的,我給我的,誰都不干涉誰。

之後如果她開始對我評論,我想我會試著用輕鬆但堅定回應:「每個人給小費的習慣不同啦,這樣比較自在。」這樣既不會直接衝突,也能守住界線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