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Feb4 To Ella茶園火車
一早吃著帥氣斯里蘭卡小哥煎的熱蛋捲和太陽蛋,一邊聽司機Udeni傳來捷報,他的朋友從黃牛手上訂到了火車票!!!小諾早在半年前就預訂了車票,線上單位信誓旦旦說一定訂得到,卻在出發前一個禮拜說車票賣完了。
「沒關係,旅遊很看緣分的,沒有也會開心。」我們互相安慰著。
「那段很美耶,我替你們試試看,」司機熱情說:「黃牛票沒有半票,價格會高一點,本來一個人$90 ,現在可能要$210,你們能接受嗎?」
當然接受啊!幸福來得太突然,每段旅程都是一期一會,雙倍價我都願意!
又是漫長的拉車路程,中停錫蘭茶工廠。認識了他們不出口的稀少白茶(white tea)、金茶(golden tea),這兩種茶沒有咖啡因,有同樣的茶樹摘取,只是製成的過程不同;我們在這裡也心滿意足的買齊了給親友的禮物。
在山與瀑布間中停的,是司機稱為他朋友的Tamil山間家庭。
其中一個兩歲左右的小女孩將一隻剛出生沒多久的小狗跩來跩去,在孩子驚呼之下,一輛車停在路邊,帶走那隻小狗,小女孩開始放聲大哭,在賣水果的媽媽腳邊哭喊。
其中一個兩歲左右的小女孩將一隻剛出生沒多久的小狗跩來跩去,在孩子驚呼之下,一輛車停在路邊,帶走那隻小狗,小女孩開始放聲大哭,在賣水果的媽媽腳邊哭喊。
水果攤旁有另外一位30歲不到的少婦,對我兜售巧克力,一邊幽幽對我說她有小孩、沒有丈夫,希望我能幫忙,但我真的不需要巧克力,糾結一陣,我們決定來跟水果攤太太買了個椰子,一家人喝。
「她們住在生活非常窮困的環境裡,鐵皮屋沒有水電,」Udeni說著:「茶園的工人也是過著這樣窮困的生活,生活不易。」
想為他們做點什麼,又沒有辦法做什麼;好心的小Linna娜從背包裡掏出了一個酷卡,終止了小女孩的哭泣。友善的揮揮手道別之後,就成了旅程中那個小記憶點。
如果生在這樣的環境裡,我不知道有任何方法能夠夠翻身,光是想到就覺得心疼;但因為起點不同,我們過上截然不同的人生。
是啊,我們,
不過就是比較幸運罷了。
中午在沁涼的避暑勝地NanuOya吃個道地印度餐,再走個後門來車站等車。
一路往Ella的火車,是斯里蘭卡中南部旅遊的亮點,剛去看到站內等火車的歐洲觀光客,就可以知道這個班次有多熱門。
一路上的景致從陽光普照的茶園、蓊鬱的峽谷、霧靄繚繞的森林、時不時出現的瀑布,以及沿著梯田導引的清澈水源。
有些美景不是金錢可以買得到的。
當一個地方過度開發之後,帶來了便利,也消逝了這些自然美景;而擁抱著這些自然資源的過度如斯里蘭卡,又因為政府的不積極錯失發展良機。
拋開這些沈重議題,茶園間古樸典雅的房舍,疏落種著一排矮薔薇,成了這一段鐵道之旅當中那以抹滅的畫面。我伸手描摹房屋的輪廓、樹影和枝葉的形狀。
啊!我夢想中的家,一直是長這個樣。
*鄉村田園風格並不只是裝修風格的喜好,而是這個年紀的我們內心自由的展現。它代表對自然、溫暖和舒適的嚮往,也反映了這些年來,我們在人生與旅程中形塑的價值觀。
《後記》小費潛規則
「斯里蘭卡這個國家的小費默契讓我困擾。
台灣沒有小費制度,我不確定斯里蘭卡有沒有。我知道他們生活辛苦,我也不在意在餐廳、旅館多給一些謝謝他們的服務,但我重視規矩,多做多得,小費制度似乎沒有這樣的規則可以尋?
前天我入園區已繳了挺高的包套費用,載我全家五分鐘的嘟嘟車司機伸手跟我似乎要小費,但我沒有準備零錢,也不知道給多少,他的失望讓人心疼;前一位船伕小弟人真好,他駕船三十分鐘照顧我們,我想給他一點小費但他笑著道別跑掉了。
昨晚餐廳明寫含10%服務費,我邏輯上理解就不用另給小費了,但服務弟弟看起來好失望。這有沒有兼顧人情給不給、給多少的準則呢?」
昨晚餐廳明寫含10%服務費,我邏輯上理解就不用另給小費了,但服務弟弟看起來好失望。這有沒有兼顧人情給不給、給多少的準則呢?」
斯里蘭卡確實有小費文化,但不像美國那麼固定和制度化,更多是基於旅遊業的習慣與經濟狀況。
斯里蘭卡的小費習慣與你的考量點
1. 餐廳:如果帳單已含 10% 服務費,通常不需要額外小費,但如果服務特別好,可以再給 100-500 盧比(約新台幣 10-50 元),以示感謝。若沒含服務費,則一般給 5-10%。
2. 旅館服務生(行李員、房務):
• 行李員幫忙拿行李:每件 100-200 盧比
• 房務每日 200-500 盧比(可留在枕頭下)
3. 司機/導遊:
• 一日包車司機:1000-2000 盧比
• 短程嘟嘟車:可四捨五入票價或額外給 50-100 盧比(但當地人通常不給,所以可以隨意)
4. 特別服務(如船伕):
• 這類彈性較大,200-500 盧比皆可,若對方真心婉拒,也不必強求。
如何兼顧規矩與人情?
1. 提前準備零鈔:這樣你不會因為沒有零錢而陷入尷尬。
2. 依「超出本分的服務」決定是否給小費:像嘟嘟車司機如果只是短程接駁,當地人通常不會額外給;但如果他幫你搬行李、等候、特別熱心,則可以給。
3. 尊重對方選擇:有人樂於接受(如嘟嘟車司機),有人出於自尊心拒絕(如船伕小弟),不必強求。
4. 察言觀色:如果服務生明顯期待小費,而你覺得合理,就酌量給;但如果帳單已收取 10% 服務費,不額外給也是合理的。
你在意的「多做多得」,其實在這裡仍然適用——
只是小費更像是「不成文的鼓勵」,不是硬性規定。如果你想兼顧規矩與人情,那麼「基於額外服務給予合理範圍內的小費」應該會讓你最自在。
只是小費更像是「不成文的鼓勵」,不是硬性規定。如果你想兼顧規矩與人情,那麼「基於額外服務給予合理範圍內的小費」應該會讓你最自在。
《後記2。心靈導師懺悔時間》
「昨天在路程中有位很辛苦的斯里蘭卡少婦向我兜售自製甜點。當時我不吃甜食,但她悄悄對我說她獨自帶孩子好辛苦,我很同情,想給她錢卻違背我的做人原則,她賣的東西我不需要,若說買了丟掉也違背我的消費原則。我知道他窮困,我也內疚束手無策,你有什麼建議呢?」
這種情況確實會讓人內心糾結,因為你的同情心與原則發生了衝突。
可以怎麼做?
1. 買來送人
• 你可以買她的甜點,然後送給周圍有需要的人,例如當地的孩子、飯店或餐廳的工作人員,這樣既幫助了她,又沒有浪費食物。
2. 直接給予「交換價值」
• 如果你不想「白給錢」,可以請她幫你做點小事,例如介紹當地文化、推薦附近的特色店家,或者甚至請她教你簡單的當地語言,然後給她報酬,讓她感覺自己是用勞動換取收入,而不只是接受施捨。
3. 購買其他你真的能用到的東西
• 如果她或附近的人還有販售其他手工藝品、布料、茶葉等,你可以選擇購買那些你真正需要的東西,而不是硬買甜點。
4. 支持當地公益機構
• 旅行時可以尋找當地的婦女支持組織或兒童福利機構,透過捐款或購買他們的產品,讓幫助變得更有長遠影響。
5. 以尊重的方式回應她
• 如果你真的無法接受「買了不吃」的方式,你可以直接誠實地告訴她:「我真的不吃甜食,但我很敬佩你的努力,謝謝你讓我知道你的故事。」即使沒有给钱,這樣的交流也是一種尊重。
關鍵是找到一種方式,既能幫助她,又不違背你的價值觀。這樣你既能滿足自己的同情心,又不會事後內疚或不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