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

興叔的行為科學教室

四歲生日快樂啊~牙姊~
簡單記下這一陣子的挑戰,和"有專家朋友可以拜問真好"的心路歷程。

剛滿四歲的牙,每天早上出門前都會突發奇想地出怪招拖延時間,有時候是突然想換衣服、想換鞋子,或著想吃甚麼喝甚麼要帶去學校。上次細問她,她才脫口而出說:"其實我是不想上學,想跟妳去上班。"

這種小人兒的職業倦怠,以及不知道時間急迫,一路上拖拖拉拉的毛病要怎麼治啊!!!
抱著頭的我失敗過好幾次。比如說:

試驗一
方法:家裡有個沙漏,我們和沙漏比賽,只要能夠贏得了十分鐘沙漏,就可以得到一張kitty貼紙
結果:剛開始一週很有效加速,後來不想要kitty貼紙了,因為失去新鮮感。

試驗二
方法:不出門的話,媽媽就先關上門在門外等你自己穿好出來。(本來是想製造關上門後她怕我先離開的緊張感)
結果:一個多月後,她漸漸發現媽媽會在門外等她;所以唉兩下之後,還是慢慢摸,或乾脆站在路中央不走。

試驗三
方法:媽媽繼續往前走,距離越拉越遠;希望藉由距離製造緊張感讓她跟上來
結果:啊就長大了知道媽媽到馬路邊就會停,怕她被車撞啊所以就沒在怕-__-

試驗四
方法:出門臨時說要換鞋子。提出來不及換鞋,要嘛穿原來的鞋子,要嘛就赤腳上學。
結果:站在門口哭,最後我來不及只好抱著她衝去上學。反而得到她說:"媽媽為什麼只要來不及妳就會抱我咧?"的結論。
睿智的興教授伉儷總是見解精闢
當然真的出去玩,或者趕飛機去旅遊的時候,她自己穿鞋穿襪子都可以快得像甚麼一樣,但只要是上班上學就是很拖很盧。和牙爸討論一陣未果後,決定向對"行為教育"、"自然因果法"深入研究的教育專家興教授請教。教授給了我幾個大方向的建議(啊~我好像在整理名人錦句XD):

1.保持心情愉快
規則是一回事,你對他的愛是另回事。既然是"自然因果",一切都是孩子的選擇衍生的自然結果,而不是父母的處罰;所以當小孩挫折、哭泣、哀求,說你不愛他的時候,不要心軟,但也不要罵,以溫柔地跟他說:「親愛的,我也希望你達成xx(->穿自己喜歡的鞋、得到每天早上的點心餅乾....),可是你決定站著不動,爸爸/媽媽也沒辦法。」

2.一定要有手段,所謂自然因果,就是一定要有一個結果。
威脅沒有用,講道沒有用,讓孩子有必須面對的結果才有用。
ex. 只給十秒鐘(沙漏倒數十分鐘太長了,中間容易分心),若不穿鞋、站在原地不動->抱起沒有穿鞋的孩子,讓她赤腳去上學

3.固定作息
忽早忽晚,忽趕忽不趕的作息會讓人無從依循,研究一下孩子比較會拖拉的日子是甚麼樣的情境,設計作息直到規律。
ex.如果沒辦法每天在家吃早餐,不如早餐都帶去學校吃,以徹底實踐規矩。

4.找到根本理由跟正面動機
拖拉的原因是:起床氣? 對學校失去興趣?想要媽媽多陪?
都是可能原因,如果沒辦法給他量,就給他質吧!把整個事情從「量的拉扯」變成「質的選擇」。 先看看他最喜歡的"事"是甚麼;比如說,如果孩子喜歡爬樓梯,只要有乖乖準時,媽媽可以陪他牽手走樓梯上去上學,不乖的處罰就是坐電梯。
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73376-%E5%AD%A9%E5%AD%90%E8%AC%9B%E4%B8%8D%E8%81%BD%EF%BC%8C%E8%AA%AA%E4%B8%8D%E5%8B%95%EF%BC%9F%E4%B8%8D%E5%8B%95%E6%80%92%E6%9C%89%E6%95%88%E7%AE%A1%E6%95%99%EF%BC%8C%E6%89%93%E9%80%A0%E8%A6%AA%E5%AD%90%E5%A5%BD%E6%83%85%E7%B7%92/?utm_source=drhuang-fans-page.facebook.com&utm_medium=referral&utm_campaign=cp-editor-170216

興教授這裡給我的建議是:「如果準時出門,路上可以帶他探險一下,拖拖拉拉就沒有喔!」

當孩子真的準時做到時,好好誇他,並多留五分鐘走不一樣的路,看看櫥商、路上出現的新招牌新店面等等,當成「上學限定」的探險小遊戲(->放學不要做,才能維持新鮮感)。這誘因絕對比Kitty貼紙有效一百倍!!!(事後證明真的是有效一百倍!!!!)

如果最後他還是會鬧,可以跟孩子說:「你有乖乖,明天我們還是可以再來晃晃。」
讓探險變成每天的期待。
華山的水豚君特展
經過這些討論後,我換了新的設計。

試驗X
方法: 鬧鐘提早十五分鐘響。
早上準備給牙的早餐時,同時對她說:"快去穿褲子、襪子、鞋子,越快穿完,越快可以去和媽媽探險喔!"

設計獎賞:只要在媽媽開門前十秒鐘穿好鞋和衣服,就可以贏得一起走下樓梯,開始上學前十分鐘繞路東區小探險一次。

結果:現在早上出門都是光速!!!還會幫忙收包包。
危機處理:逛完鬧著說不想去上學時,跟牙說:"不行不行,如果我遲到,小賢阿姨(我老闆)就會覺得是因為探險讓我遲到的,這樣明天就算我們很快,探險也沒有了唷!我最喜歡跟你一起探險,讓我們快快去上學,明天再來玩^^"
幾個小活寶~ photo by 彎爸
這方法超棒的是,當她稍微拖拉時間,探險取消時,可以跟她一起沮喪說:"噢!我們太慢了!!!今天不能探險我也好沮喪。明天我們一起再快一點。"

然後,小探險真的很棒,一起看看誰用蛋殼養盆栽、哪間店早上就開始備菜、附近的幼兒園有多少小朋友也好早上學......放學後還有很多話題可以和孩子閒聊,每天在一陳不變的生活裡加入對生活的小期待,真的會讓人更想提早出門。這一關就這樣不輕鬆地快樂過關了~~~

我看這篇的分類要改成"辛可教授感謝您"了~~
大人好像大燈泡 photo by 彎爸
最近很深切地同感百歲醫師開宗明義的前一句話:"不管你做甚麼,或不做甚麼,都是在教孩子。"
旅遊或玩樂休閒的習慣,旅遊時坐經濟艙或商務艙的選擇,每一筆消費、對待金錢和生活的態度.....當孩子越大,理解力越強,身教的力量就越發重要了。

我一直相信,如果夫妻常常互相討論,也讓孩子參與關於生活的種種討論,小心梳理家中從飲食、雜物、開銷、教具、玩具的購入和篩選,對於孩子未來整理自己的人生,有一定的幫助。
目前的小結論是這樣的,如果多花一塊錢,不會讓你得到更多的便利或更大的快樂,那請把這一塊錢存下來,因為累積之後,它總有能幫助到你的地方;如果一件衣服、一樣東西,不是你今後當真經常使用的,那小心思考一下那是想要還是必要,多買進來的每一樣東西都會佔據你的空間和人生,人生絕對不是越多越好,剛剛好最好。關於這些感受和細節,可能會留待未來做更詳細的紀錄了。





沒有留言: